蹲下去 站起来 一起走 ——如何和孩子有效沟通
记得有一位教育家说过:“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基本的形式,就是与孩子谈话。”我深信世界上好的教育,是在和父母的谈话中不知不觉地获得的。
在孩子很小的时候,我们会通过讲故事、唱摇篮曲来哄孩子入睡,孩子会静心听着我们的言语,在我们的臂弯里安静的进入梦乡。可等孩子长大了,我们却时常抱怨:现在的孩子真是很不象话,好好地同他讲道理,他却不以为然,道理比你还多。总之一个字——烦!父母为孩子烦,孩子嫌父母烦。是我们变了,还是孩子真的不可理喻了呢?其实,并非如此。
也许孩子不是一点问题没有,但更多的问题可能出在父母身上。如果在孩子入睡前我们能一起坐下来清理一天的“垃圾”,不让忧愁过夜,这是不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呢?
一、蹲下去,看看孩子的世界
在我家孩子三岁左右的时候,发现孩子突然变得特别叛逆,你说东他往西,你说一二三不许动,他往往是一扭脸就跑,你去追他还以为你跟他玩,把你气的咬牙切齿,他还洋洋自得。他愿不愿意听你的话全看人家的心情。当时我郁闷了好久:这孩儿是咋了?一两岁的时候还是个乖宝宝,让干啥就干啥,不让干什么,一声令下动也不动。这三岁怎么就翻天了呢?我是天天咆哮:“不许动!”“不要摸,你听见了没有!”孩子不是屁股上挨一巴掌,就是被我生拉硬拽回来。这样鸡飞狗跳的日子每天循环播放,让人心烦意乱。直到后来,一位同事告诉我:“你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。他又不是你养的小猫小狗。他虽然是一个孩子,但是人家也有自己的想法啊。”这话如同醍醐灌顶,让我幡然醒悟。后来,每当我想要阻止的时候,我会问他为什么要做这件事,他刚开始说:“我就想做,我就想。”他说过不出来理由,我会蹲下来把他抱在怀里,先安抚他的烦躁心理,再劝说,如果不成功,就陪着他一起去做,毕竟“吃一堑,长一智”。慢慢时间长了以后,他逐渐愿意听、愿意说。
二、站起来,和孩子一起战斗
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,步入幼儿园、小学。孩子面对学习逐渐产生很大压力,尤其是考试不好的时候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会结结巴巴的说:“妈妈,我这次没有考好……”我就开始很生气,会再三追问:“考多少?”“第几名”“咋回事?”强硬的语气让孩子更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或者嚎啕大哭。后来,我会提出孩子和我一起散步,在比较放松的环境下,孩子会主动的表达。我会先和孩子分享我在工作上的事情,然后等待孩子和我说起学校的事情。面对他遇到的问题,我会给孩子具体的建议,不带批判的倾听,感受他的难过,让孩子知道自己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。
三、一起走,我们会更美好
当然,即使我和颜悦色地讲,孩子也不一定全盘接受。对一时不能达成共识的问题,一定要先以微笑将其保留。我们对待陌生人或者同事都能“忍一时风平浪静”,面对自己的至亲,我们为什么不能“一笑泯恩仇”呢?在平时都额生活中,我经常会以“朋友”的身份和孩子交流,有时会叫孩子“哥哥”。遇到他能做到额事情,我主动示弱:“你能不能帮帮我呀?你一定是我的超级英雄!”他会很兴奋地和我一起做,满满的成就感让他倍感欣慰。
沟通,看似简单,其实更重要的是“感同身受”。我们要蹲下去倾听,也要站起来和孩子一起勇敢面对一切。让我们一同带着爱、带着祝福、带着希望去迎接明天……
济源市北海健康路小学
曹玉祯